top of page

餘燼未熄還敢跑——

    清明節消防員累到爆!

   到底有多累,清明節發生的火災是平常的幾倍?

  清明時節雨紛紛,欲斷魂的並非出行遊玩卻因下雨,敗興而歸的人。懷著對先祖的感念祭拜及掃墓,你轉身離開之前——「火,熄滅了嗎」?

趴數(小數點更改).png

  清明連假火災占全年4成

​             4天總共937件 

「清明節附近國小後面的墓地幾乎都必定引起火災,天空密布的濃煙和消防車呼嘯而過的景象深印腦中。」

       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消防署全國火災分析統計,106全年火災發生次數為30464件,光是祭祖引起的火勢,就佔了2185件,大約為總數的13%。其中,統計清明4天連假內,就發生了937起因祭祖掃墓而不慎失火案件。

 

  欲斷魂的是警消人員,以及設備措施,每年清明都爆炸性消耗。

臺南為冠.png

金紙飄飄,火苗燃燒

 單一縣市4天最高149件!

         

這個問題比我們想像嚴重!

  106年清明節連假為4月1日(三)至4月4日(六),全國因敬神祭祖引起的火災為2185件。

以台南市為例:

0401.png

4月1號4件,分散在凌晨,以及11點至15點

0402.png

4月2號56件,高峰時段為12點-13點,

1小時內需負責10件

0403.png

4月3號31件,高峰時段為11點-13點,

1小時內要負責8件

0404.png

4月4號58件,高峰時段為10點-11點,

1小時內要負責8件

        以台南市例子可看出,消防員在此4天出勤次數皆明顯高於平日。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火災預防科科長黃雱勉解釋,台灣部分地區墓地較無規劃,因雜草乾燥等潛在因素,在民眾燃燒完金紙後,餘燼與火苗竄飛,進而導致火災。

        若是林野間的野墓失火,消防員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,黃雱勉說明,近幾年民眾只要看到烏煙竄起,便會警覺撥打119,而在偏遠山區林野間救火,消防員難以布置水線,通常會先將雜草割開,背負水帶等。近幾年,林間野墓失火狀況減少許多,這與市府的決策有相輔的關係。

 

       消防員會在清明節前後2個禮拜分出人力在墓地巡邏,發現民眾燒金紙便會進行宣導,要求全部熄滅後再離開。巡邏中的消防員也會配置無線電,一有發現突發狀況便可隨即到場。

  台南市106年總共有3566件火災紀錄,平均一天要出勤9.7次;消防員光是在4月4日單1天,就要出勤58次,這4天連假則平均1天要出勤37.25次 

火災數人口關係.png

各縣市平均每1萬人於清明掃墓

            發生火災事故頻率有多高?

         

  針對全台灣在清明期間,各縣市掃墓火災案件做統計,以每一萬人口為分母,平均發生火災報案件數最高的前五名縣市分別為:澎湖縣、宜蘭縣、雲林縣、苗栗縣以及彰化縣。

  對於4月連假期間不斷發生的火災,黃雱勉說消防員心理疲倦,因此,新北市在清明節前,會委託相關公司清理雜草,也在107年開始,與新北市民政局配合宣導,設定點服務窗口,集中焚燒金紙,公墓現場也會發放水袋、開水箱車,慎防失火。

清明4天消防車派遣時間拉長

              雲林縣派遣時間增加2.31分

02.png

       由圖表資訊明顯可知,除了宜蘭縣外,其餘四個縣市(澎湖縣、苗栗縣、彰化縣及雲林縣)在清明期間,平均火災派遣時間(接到報案電話時 - 抵達現場時)相較其他時候更耗時。

        清明掃墓失火頻傳,如果是有人員管理的墓園引火,警消尚可在第一時間抵達救援;唯發生在林地野墓,怕民眾掃完墓歸返時未確實熄滅火源,若無人發現,放任現場大火,其後果難以想像。

  新竹縣新埔鎮劉家墓地管理人員劉昌群表示,墓地常常只有墓碑和簡單的幾塊石板,包圍著雜草和矮樹叢,不管是數百人還是區區幾戶掃墓,稍不留意火苗就容易釀成火災,加上墓地都是在山坡或是空曠處,更容易因為風的緣故,助長了大火。附近國小後面的墓地,每年清明節,幾乎都必定引起火災,天空密布的濃煙和消防車的呼嘯而過的景象深印腦中。一年一度慎終追遠的日子,消防署再再強調防火防災概念,除了口號「4不2記得」(不燃燒雜草、不亂仍煙蒂、不讓冥紙飛揚、不放炮竹煙火、記得撲滅餘燼以及記得隨手收拾垃圾),近年也有「以功代金」政策,讓人做功德同時又能兼顧環保。

        其實,各縣市政府有在推行「以供代金」的活動。民眾可以將燒紙錢的預算,輾轉贈於弱勢團體,把祭祖的誠意,化為社會上的助力。

        然而,這樣的做法並非所有民眾都能接受。祖先墓地位於屏東縣琉球鄉的葉維德先生表示,每年清明掃墓時,家人都會在墓地旁準備大量的水,以方便清掃墓地和熄滅殘餘火苗,知道政府有以功代金,是因為掃墓與祖先的連結感最強,如果選擇以功代金的話,其情感會被直接削弱,畢竟燒金紙就是一種可以「直接」將心意回饋給逝者。另外因掃墓是傳統思維,所以新觀念不易被替代,需要說服民眾較難。

        傳統家庭對於民俗活動仍有特殊情感。家有祭祖習慣的謝美紅女士認為,每年清明節被視為極重要的家庭活動,能夠凝聚人心。不僅是一同祭拜祖先,掃墓後通常也會舉辦家族聚餐,所以是除了過年外,另一個使各方親戚,齊聚一堂的特別節日,在這樣的日子中,重逢顯得彌足珍貴。

        傳統祭祖的習慣仍深植民眾心中。清明節不只是思念祖先的日子,更是親朋好友齊聚一堂的場合。

清明連假失火

  是否比想像中的更多?

​  慎終追遠是美意,在這個節日,我們體貼消防員的同時,更是為了自己的安全,做好掃墓相關防災準備,在雨紛紛的日子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敬意。

本報導原始資料來自政府 Open Data,

Clean Data 由世新新聞小世界數據組整理,

總計超過30000筆資料,整理逾20小時。

為求真實,及學術研究引用等,

我們以Open data 的精神,

將整理好的資料庫放上。

如果願意鼓勵我們,

歡迎點下方兩則新聞,看看火災延伸報導。

​火災系列報導:

更多精彩報導,

請瀏覽我們的粉絲專頁!

餘燼未熄還敢跑
      清明節​消防員累到爆
bottom of page